作为跑了十几年国际新闻的老记者,我今儿早上刷到特朗普的社交平台发文时,第一反应是“又来?”——这位美国总统用大写字母敲着:“由于加拿大严重歪曲事实并采取敌对行动,我将在现有关税基础上再提高10%!”字里行间的火儿,隔着屏幕都能燎着人。

要说这事儿的导火索,其实是加拿大安大略省最近在美国几大电视台投的一则广告。没放狠话,没甩数据,就引了美国前总统里根的一句老话:“对外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,最终受伤的是美国消费者和工人。”本来是想“用你们自己人的话提醒你们”,结果正好撞在了特朗普的“逆鳞”上——在他这儿,“被邻居说教”比“关税涨多少”更让人窝火。

特朗普这儿刚骂完“歪曲事实”,转头就干了两件“狠事”:一是直接中止了和加拿大的关税谈判——要知道,之前两国还在谈怎么降低汽车、农产品的关税,眼看就要签初步协议了;二是明明白白说“没有计划”在即将召开的东盟峰会和APEC会议上,和加卡尼碰个面。这波操作,把本来就晃悠的美加关系,又往“冰点”推了一把。

网上的议论这会儿已经炸了锅。有举着“美国优先”牌子的网友在底下叫好,说“加拿大算哪根葱,也配教我们搞经济?”;开便利店的迈克更实在,直接拍了张货架上的加拿大冰酒照片,配文“本来一瓶赚3刀,再加税只能涨5刀,回头老顾客该骂我黑了”;还有懂点历史的网友翻出里根1984年的演讲视频,怼得直白:“人家引用的是你们自己前总统的话,怎么就成‘歪曲事实’了?”

那边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官员也挺委屈,接受采访时搓着双手说:“我们就是想提醒美国朋友,高关税是‘双输游戏’,没别的意思。”加卡尼倒没急着回怼,只是语气平缓地说:“我们会继续寻求对话,但不会接受不公平的对待。”话里留着点余地——毕竟美加之间每年7000多亿美元的贸易额,真闹掰了谁都扛不住。

其实美加这对“邻居加伙伴”,这些年贸易上的磕磕绊绊就没断过:从木材关税吵到乳制品配额,从汽车出口闹到农产品检验,哪次不是争得面红耳赤?但这次因为一则“讲道理”的广告闹到加税、停谈判,还是让不少老观察员“皱眉头”——本来以为两边能借着这次谈判“往好里走”,结果又回到了“以牙还牙”的老路子。

有网友调侃得有意思:“美加就像俩住对门的老哥儿俩,平时一起烧烤喝啤酒,转头就能因为谁占了谁的草坪骂起来。”但调侃归调侃,真正受影响的还是普通老百姓:美国主妇丽莎盯着超市里的加拿大枫糖浆标签叹气,“本来一罐20刀,再加税得22刀,这月groceries预算又得超”;加拿大温莎市的汽车工人杰克更愁,“我们厂的车大部分出口美国,要是关税再涨,说不定得裁员”。

说到底,贸易从来不是“你赢我输”的赌局,而是“我中有你”的盘子。这事儿后续会怎么发展?是特朗普继续“硬刚”,还是卡尼主动找台阶?估计得等东盟峰会和APEC结束才见分晓。但有一点我敢肯定——不管最后谁先“松口”,最想看到结果的,还是两边那些攥着钱包过日子的普通人:毕竟关税涨起来,疼的是他们的柴米油盐;谈判谈成了,笑的也是他们的日常烟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