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学术圈这桩"抄袭事儿",让不少搞研究的人都皱起了眉——清华大学旗下那本《清华西方哲学研究》期刊,居然在近期第三次碰到投稿抄袭的情况。

要说这本刊物,在西方哲学研究领域可是"有一号":2015年创刊,是国内第一份专门做西方哲学研究的专业辑刊,去年还刚入选中国知网"2024年度高影响力学术辑刊"。编辑部一直说要"推动中国西方哲学研究的专业化",连办刊目标里都写着"中西思想互证互参",想做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西方哲学刊物,在圈里的分量不言而喻。

可就是这么一本"讲究纯粹"的刊物,最近却被"抄袭"绊了三回。10月23号编辑部发的声明里说得明白:这次处理的是第三起抄袭投稿,前两次因为作者认错态度诚恳,编辑部想着"给年轻人机会",都是退稿加私下警告。但"事不过三"的规矩摆在这儿,这次直接把话挑明了——再发现严重学术不端,立马来硬的:退稿是基本操作,还要通报作者所在单位,甚至在刊物和上实名批评。至于这么做会不会让作者丢工作?编辑部说"不在考虑范围"——学术底线,容不得半点含糊。

这话一出来,网友的讨论立刻炸了:有人说"编辑部够仁至义尽了,前两次都没公开",有人替学术圈叹气"现在投稿压力大,但抄袭是红线啊",还有年轻学者留言"本来想投机取巧,现在彻底不敢了"。但更多人都觉得,"学术不端就该零容忍,不然对不起那些熬通宵写论文的人"。

其实想想,学术这事儿最金贵的就是"真"。你可以写得不够深,可以观点有争议,但绝对不能"偷"别人的成果——那不是"捷径",是砸自己饭碗的"大坑"。《清华西方哲学研究》这次的声明,与其说是"警告",不如说是给所有做学术的人提了个醒:学术的路,得一步一步走;研究的果,得一滴汗一滴汗攒。

毕竟,学术圈的"净土",从来不是靠"宽容"养出来的,是靠每一个人守住底线的"敬畏心",一点点撑起来的。

清华知名期刊遇三次投稿抄袭